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15动态浏览次数:1928

能源与动力学院是江苏科技大学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经过8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学院具备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学科专业行业特色鲜明,教育国际化取得新的突破。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工作站,轮机工程学科博士点和轮机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轮机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声工程”3个学科二级点;“能源动力”、“土木水利”2个专业型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为国防特色学科专业、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学科重点建设方向。

与俄罗斯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开展能源动力硕士双学位交换生培养,2019年获批教育部中-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培养项目-能源动力专业”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名单,每年资助我校20名教师和研究生赴俄罗斯摩尔多瓦大学联合培养。

学院在船舶轮机、动力装置、舱内环境控制、振动噪声控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方面形成科研特色,在船舶海工、能源动力行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欢迎以下专业的考生调剂到我院
   
毕业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动力工程等。
   
报考专业是:能源动力、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轮机工程、水声工程、土木水利、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工程等。

 

                学费及资助

      (具体以国家和学校最终规定为主)

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按学校规定收取(8000/年)。

研究生奖助体系:国家奖学金(20000/生)

国家助学金(每月600/生,按每年10个月发放)

新生学业奖学金(0.8-3万元)

学年学业奖学金(0.2-1.2万元//学年)

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三助”岗位助学金、助学贷款、特别困难补助基金。

其中国家助学金、新生学业奖学金和学年学业奖学金为每个学生提供资助,据测算基本能抵充整个研究生在学期间学费。

能源动力(中俄班)学费和学业奖学金以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为准。

 

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自命题科目及参考书目,可以在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http://yjsb.just.edu.cn/)招生工作版块查询。


联系人:毛老师

电话:0511-84411736

E-mail13952871580@163.com

 

学校主页:

https://www.just.edu.cn/

 

学院主页:

https://sepe.just.edu.cn/

 

学校地址:

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镇江市丹徒区长香路;邮编:212100

 

 

附:中-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编号为:MOE32RU1A20181949N

 

招生学院代码:021   招生学院名称:能源与动力学院(中外班)。

 

培养模式:采取“1+1+0.5”全日制培养模式,中俄学生混班联合培养。即项目学生的标准学制为2.5年,第1年在我校开展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第2年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开展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培养任务由我校与莫尔多瓦国立大学教师共同承担。第2年学习结束后,学生成绩合格,用英文完成莫尔多瓦国立大学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同时满足莫尔多瓦国立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其他相关要求后,可获得由莫尔多瓦国立大学颁发的与该校本土学生一致的硕士学位证书;第2.5年学生在我校继续开展江科大要求的科研和实践培养环节,满足我校相关专业学位授予条件并通过答辩后,可获得由我校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学费:第1年、第2.5年在我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为3万元//年(最终收费标准以物价局审批为准,按1.5年收),第2年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期间按照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国际生的学费标准缴纳(约为1.2//年,以当年莫尔多瓦大学收费标准为准)。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能源动力学科内涵建设,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能源动力领域创新型人才。自2020年起,由我校依托本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申报的“联合培养项目-能源动力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名单[留金欧〔2020578],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以委托我校选拔推荐的方式每年资助我校20名研究生赴俄开展联合培养,首次资助期为三年。同时学校将面向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并采用中外学生混班培养的创新模式,用于鼓励和支持本校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的培养。